当前位置:新闻详情
知艾防艾,不再谈“艾”色变
2020-12-10 01:04:18
本文转自“人卫健康”公众号。
12月1日是第33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主题是“携手防疫抗艾、共担健康责任”。
艾滋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,已成为危害公众生命健康、危及社会稳定的严重传染病。今天,“人卫健康”就普通人最关心的一些问题,为大家做出解答。
1.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?
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,由HIV感染引起,其传播的途径有以下三种:
①性行为传播:同性或异性之间无保护的肛门性交、阴道性交和口交都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HIV传播。在世界范围内,无保护的性行为是主要的HIV传播途径。
②血液传播:HIV污染的血液或体液通过血管或体表破损直接进入健康人体内造成的HIV传播。主要包括接受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、静脉注射吸毒、职业暴露、移植HIV污染的器官等。
③母婴(垂直)传播:HIV感染的妇女在妊娠、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造成的HIV传播。
2. 日常生活工作中是否会传播艾滋病?
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与艾滋病患者握手、拥抱、礼节性接吻,一起进餐,共用劳动工具、办公用品、钱币等不会感染HIV。
HIV不会经马桶圈、电话机、餐饮具、卧具、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。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传播HIV。
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。与艾滋病患者一起旅游度假,在生活上照顾艾滋病病人时,也不会有感染的危险。
3.接吻是否有感染艾滋病风险?
唾液中病毒的含量极少,一般礼节性接吻不会感染HIV,但深吻持续时间长或动作剧烈,可能造成口腔黏膜破损,HIV病毒可通过口腔创面或溃疡传染。
4. 哪些暴露源具有传染性?
确定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、体液、精液和阴道分泌物。
脑脊液、关节液、胸腔积液、腹水、心包积液、羊水也具有传染性,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。
粪便、鼻分泌物、唾液、痰液、汗液、泪液、尿液及呕吐物通常认为不具有传染性。
5.HIV职业暴露后发生感染的风险是多少?
HIV暴露后发生感染的风险与暴露源的病毒载量高低、暴露的类型及暴露的严重程度有关。
在职业暴露中HIV污染血液针刺暴露的感染风险为0.3%,黏膜暴露后感染的风险为0.09%,破损皮肤暴露后感染的风险小于黏膜暴露,体液和组织液暴露的风险小于血液暴露。
在评估针刺暴露时,针具上有肉眼可见的病人血迹、直接刺入静脉或动脉、深度刺伤等因素与风险增加有关。
艾滋病晚期患者由于病毒载量较高,暴露后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。性暴露或母婴暴露于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患者也有发生HIV感染的案例。
6.HIV暴露后局部如何处理?
发生HIV暴露后,要及时处理局部污染的皮肤或黏膜: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柔挤压伤处,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,再用肥皂液、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;用75%乙醇或0.5%聚维酮碘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。
污染眼部等黏膜时,应用大量等渗氯化钠溶液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;如黏膜处存在伤口时,可用75%乙醇或0.5%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、包扎处理。
7. 何时开始HIV暴露后预防用药?
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(尽可能在2小时内)进行预防性用药,最好不超过24 小时。但即使超过24小时,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。
超过72小时以后,不推荐进行预防性用药。但对于高风险暴露(如针刺暴露于HIV感染者),即便超过72小时也可以服用预防性药物。
预防用药疗程是28天。开始预防性服药后,如果暴露源检测阴性,应停止用药,除非怀疑暴露源处于HIV感染急性期。